找到相关内容1735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

    ;这种空,才是事物的真实,是“诸法实相”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,由于看不到这种空的本质、空的实相,所以才起无尽的贪恋,才有无穷的追求,才要无限的占有,才求无数的价值。而一旦大觉大悟,就会“观”到事物虚幻...之间没有相互感应的关系。刘禹锡在《天论》中明确提出,天与人“实相异”、“交相胜”、“还相用”,即天与人本质不同,双方只是在作用和功能上相互超过,即所谓“天之能,人固不能;人之能,天亦有所不能也。”...

    赵馥洁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493688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学

    实”这一胜义性已经“远离前遍计所执我、法性故”⑦。此即远离世俗认识所达到的“诸法真如”,亦即“唯识实性”。   关于“唯识实性”,《成唯识论》引《唯识三十颂》说:“此诸法胜义,亦即是真如;常如其性故,即唯识实性。”说明远离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而显的诸法实相,即是真如,于一切位常如其性,即唯识实性。《成唯识论》又解释说:“真谓真实,显非虚妄;如谓如常,表无变异。谓此真实,于一切位常如其性,故曰真如,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795791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特点与精神

    重在“止观法门”,他从慧思处传得慧文所创的“一心三观”禅法,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“三谛圆融”、“一念三千”的观法,把“一心三观”与“诸法实相”联系起来,把种种禅法纳于其止观理论中,建构了天台宗独特...作用的意向,而僧钗等人更把般若空观与涅盘佛性结合起来理解,使反本求宗、依持心性佛性获得解脱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基本理论。到了晋宋时的竺道生,进一步以空融有,空有相摄,把非有非无的般若实相与众生的本性(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25996040.html
  • 印顺导师佛学著作简介

    律。第三、“不违法性”。法性就是诸法实相,要看它的义理是不是正确。大体上,取舍的标准有这三个。   在《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》书中,关于原始佛教圣典成立史的意趣,导师将印度佛教区分成三期:佛法、大乘...这个是重心,就是佛法的三法印(诸行无常、诸法无我、涅槃寂静)、缘起、慈悲,这是佛法的特质。但是要适应不同时代的发展,那这两边要兼顾,才能够完整表达印度佛教思想史的真相。导师学佛以来一直着重的一个问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0/01/07271396484.html
  • 益西彭措堪布:佛说无量寿经讲记(八)

    rdquo;。智慧是辩才的体,辩才是智慧的用,也就是内有证得诸法实相的智慧,发之于外,就有无碍演说蕴界处等广大义以及空性等甚深义的辩才。这又有法、义、辞、乐说无碍四种,叫做“四无碍辩&rdquo...就是对各类的众生,分别地以语言、譬喻等的种种方便来显示究竟实相。“真实之际”,就是指实相妙理到了究竟之处。   真理有相对和绝对的差别。相对的真理,是指比原来更对一些,实际上还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益西彭措堪布|佛说无量寿经讲记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14/03/100425325690.html